回归前,在澳门“月入过万”已算是高薪厚职。而今,月入过万在澳门已经算是普通职位。由于博彩业的迅速发展,博彩就业人口薪酬也迅速上升。只要家庭成员中有人从事博彩业,就可带动整个家庭“脱贫”。
前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于2009年卸任前回顾十年经济建设时表示:“澳门过往经济发展并不畅旺,相当数量的基层家庭处于比较贫困的处境。旅游博彩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,令一大批中青年得以进入薪酬相对优厚的行业工作,从而大幅改善了所属家庭的整体收入,明显缩减了贫富差距、改善了跨代贫穷。”
1535年开埠后直到1840年约300年间,由于独特的历史及地理位置,澳门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港口和东西方国际贸易的中继港。其间,澳门的经济结构主要是转口贸易、传统手工业及博彩业。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以此为基地,大力开展澳门与印度果阿(Goa)直到里斯本;澳门与日本长崎;澳门与马尼拉直至墨西哥、秘鲁的国际贸易,形成了以澳门为中转港的全球“大三角”贸易圈。
上世纪70至90年代初,由于澳门拥有出口配额的优势、港澳往来方便,以及澳门具有低税的投资环境,大量港商将澳门作为制衣业、纺织业的生产基地,澳门由传统手工业主导走向以出口加工业、博彩业、金融保险和建筑地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。以制衣业、纺织业为主体的制造业,在20世纪70及80年代极其辉煌,曾一度高占澳门GDP近37%。
然随着香港转口贸易的兴起,以及内地的改革开放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,澳门的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内地,出口加工及港口贸易迅速衰落。此外,由于澳葡政府长期实行“无为而治”,澳门经济进入了多年的低迷期。
回归前,澳门经济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,失业率上升,社会治安持续恶化,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。
回归后,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以发展经济为其首要工作,提出“固本培元、稳健发展”的施政方针。在2001年施政报告中,何厚铧明确提出“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”的产业政策。但是,澳门的旅游博彩业该如何突破?这是何厚铧政府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